如果说对“公众账号”的监管还可以理解的话,那么这个《群规定》,真的就让人感到有点生理不适——因为这说明国家机器,已经要渗透到相对小而隐私的集体空间里了。
这意味着,下一步,渗透到的就是你的个人空间。你将不再完全是你,而是被部分不可抗力塑造下的你。
即使目前来看,它宣称所针对的只是负面违法言论,倡导文明互动,理性表达。
但是这种语调多么熟悉。
十几年前,作家马伯庸曾在《科幻世界》上,发表过一篇讽刺言论控制的小说——《寂静之城》,描绘了一个言论控制之下的社会图景,普通人是如何隐秘反抗,最后依然失败,直到一个词都不能说,全体人类陷入沉默。小说里的“网络安全部”和“有关部门”等,是多么熟悉。
而今天科幻似乎开始照进现实,以最无形的方式慢慢改变着规则。
好的一面是,能让每个人在参与言论互动时,都背负着一定的责任感,出言理性而谨慎,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他人的伤害,以及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。
但不好的一面,可能只有当某件荒诞事情发生的时候,我们才能清晰地意识到。现在我们只是开始模糊地感觉到自己在什么地方被束缚了起来,但是还看不清这种束缚与压抑的脉络,以及加诸在身上的各种手段。
一开始,也许只是互联网群聊被监控,不能随便讲话,更准确的说,不能随便书面表达。
但口语和书面,都是言论的表达方式,两者的界限往往不是那么明确,甚至经常就是一回事。随着对书面言论的监管,这股不可抗力会从细微的地方入手,慢慢渗透到你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口语监管,鼓励群体中的某个人举报或投诉你说了什么不当的话。
再往后,你知道的,悲观一点,就会从对言论自由的限制逐渐蔓延到行为自由。
也许你会想,怎么可能从言论蔓延到行为呢?如果你看完《寂静之城》就会明白,其实那样的方式有很多,而且充满合理的可能性。比如到了一个阶段,有关部门会建议人们:同志,晚上讲淫秽段子的人会经常出没在街上,为了您的身心健康,避免听到不良信息被影响,所以最好不要出门!
你知道的,这是为你好,但你的身体会告诉你,有什么地方不对劲。
当然,《寂静之城》里的情节比较夸张,暂时没法想象我们真的会进入一个这样的社会。科幻小说对未来的想象里,很少出现从言论控制出发的社会图景,因为需要太多足够荒诞的因素去支撑。相反,由于技术的发展很难被官方垄断,无论什么时代的文明,民间总会出现能够抗衡的力量。
所以相信《寂静之城》里的社会图景,也许是杞人忧天,危言耸听。
从目前群主被拘留的案例来看,“犯事”的内容暂时局限在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言论发布和传播方面,有的被刑事拘留,有的被判刑。
现在热点的生命周期基本上都是3-5天,分析热点的人从各个角度讲完道理后,群众会紧跟着消费一次自己的情绪或正义感,回头该干嘛还是干嘛,很少有能长期影响到人们的事情。以上周孕妇自杀的事件为例,建立家庭后的女性们从这件事里对比老公的行为后,忍不住对老公一番吐槽、抱怨甚至是心灰意冷之后,应该没有人就因为这件事跟老公离婚。
但我觉得,这次的《群规定》,有这个潜力,会在未来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言论习惯。
缓慢而持久。
End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